学校动态

手巧心慧话七夕 中华文化永流传——郑州四中举行“我们的节日·七夕”社团活动

作者:王芳   责编:李晓旭   发布时间:2022-08-05

1.精美的丝带胸花和毛线流苏

精美的丝带胸花和毛线流苏

2刺绣团扇精彩呈现

刺绣团扇精彩呈现

3.专心制作团扇

专心制作团扇

4

5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6

7师生合影

师生合影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天桥横贯南北,在河两岸有两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情话。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孩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值此七夕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郑州四中启智社团辅导老师王芳组织社团成员一起来乞巧迎七夕。

王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了解了七夕的历史。七夕起源于汉代,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前,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体现了先民们对太空的好奇与探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

“七夕又称女节、香日、星期、兰夜。七夕到来之时,有香桥会、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拜魁星、为牛庆生、吃巧果等应节习俗流传至今......”在王芳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梳理了七夕的文化,并诵读了萧统的《迢迢牵牛星》、秦观的《鹊桥仙》、白居易的《七夕》、杜牧的《秋夕》等七夕经典诗词,品味经典词句,感受传统文化流淌在文字间的美。

双面绣团扇、制作丝带胸花、学会使用钩针、制作毛线流苏等手工活动,将同学们拉回到千年前。七夕夜晚,银河之下,一群豆蔻少女带着人生理想,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攻于女红刺绣,培养高尚品格。多彩的针线在同学们的手中流传缠绵,最终流淌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图案装点素净的团扇,让同学们感受了乞巧、女工的文化情怀和中华文化的伟大魅力。

牛郎织女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重守承诺,忠贞不渝的优秀传统美德,也诠释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郑州四中以美育人、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广博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提高了同学们审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了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郑州市第四中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京广北路86号 邮编:450052 电话:0371-66964516 66980959

ICP备案:豫ICP备14006035号-1 传真:0371-66964516

官方微信